這些天一直關註崔永元與方舟子的交惡。先是在媒體上看到崔與方叫板、在央視去職,又在報紙上讀到崔因反對方關於轉基因食品的觀點專門跑去美國拍紀錄片,再就是微博上方稱要正式起訴崔造謠誹謗,更曝出雙方在財產方面相互指責。起始看兩人爭論,心內還有較明顯傾向,覺得某方有理而另一方實在欠缺正義,可是愈翻媒體網絡上的專訪資料,信息得到愈多,反覺得對錯難分,不知該要站至哪方纔好。
  信息越來越是寶貴兼且重要的資源。農夫種瓜種豆,要先問詢一番市場行價;購房置業,要預測未來經濟走勢;行業競爭,客觀全面的信息可令生意人占得先手。信息匱乏給人帶來的壞處,有時實不比奮鬥經年的成就化為烏有差多少。然信息太多又未必全是好事,反真會生出糟糕狀況。甲告訴你明日滬指大漲,乙又說必跌無疑,到底誰是誰非?丙向你說某款新車性價比超高,丁又說實在不值得買下開回家,究竟聽誰信誰?光甄別真偽已是費時費心費力費神,或因顧慮重重坐失良機,或因經驗作祟招致敗筆,終是應了那句“越懂越糟”,倒不如少掌握些信息省卻心事。
  大潮流里,許多公司因應需求而生,擔負起信息過濾篩查分析彙總等種種職能。令人不禁慨嘆,信息爆炸至需有專門的“分揀工”,倒無法評說是現代人的幸運或不幸了。
  信息太多致個人易患選擇恐懼症,對社會而言,卻好造就大批麻木冷漠的觀眾聽眾。魯迅先生曾描述“似用手提起了脖頸的鴨子”般的看客,是耳濡目染不公且飽經欺壓而至泯滅了同情憐憫之心。現時今日社會雖取得巨大進步,張揚人性善之一面的環境日趨成熟,然鋪天蓋地而來的信息,會否因太過泛濫而令公眾生出另一種麻木不仁的心態來?譬如習慣了看煽情的公益節目感動至落淚,於現實中再見到境況沒那麼差的貧困學生,便興不起援手助之的衝動?又或看多了電視新聞對那些佯裝乞丐騙錢的報道,看到所有乞兒都要退避三舍,再不願捐出一分錢?再或見過兩次罵戰終被揭破背後有利益所驅,那無論今後誰和誰因何事公開爭論,包括眼前崔方針對與國民關係甚密的轉基因食品之辯駁,都會覺得再無興趣深入地去聽去看?
  信息太多反而糟糕,現代人真是要提防這“在喧鬧中麻木”的狀況。已有人提出要放棄現代科技帶來的所有便捷,徹底回歸自然,我覺得雖不至於倡導大家都去做苦行僧那麼極端,但揀那麼一段時間,將電視網絡手機之類統統關掉,做到與過盛的信息真正絕緣,放開懷抱感受“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境界,於簡單中冥思靜想生活真義,未嘗不是沒有必要與好處。
  文/劉哲  (原標題:信息太多反而糟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b90ybuvw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